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大省。花在农业和粮食上的钱更是一分一厘都要精打细算。近日,省财政厅对省人代会期间陈宝晶代表提出的“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建议作出答复。答复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补贴政策的精确性、加大粮食产业发展力度、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建立粮食主产区帮扶机制等方面展开,其中备受关注的提高小麦托市价格问题,答复称:“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待相关政策出台后,省财政将配合省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
中央分配资金增加6.2亿元
为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和我省在财政资金分配上不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在分配农业相关项目资金时,把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等作为重要因素。
2023年,中央财政分配我省商品粮大省奖励、产粮大县奖励、产油大县奖励、制种大县奖励、粮食风险基金等各类资金78.2亿元,比2022年增加6.2亿元,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增幅达到8.6%。
支持打造现代种业体系
2022年以来,累计筹措资金4.4亿元,保护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种质资源,调动种业企业、制种大县、科研院所积极性。
支持种业产业发展
2022年,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中原农谷”投资基金,支持中原农谷打造“国内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河南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投资培育种业核心企业。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支农重点
2023年,省财政筹措资金13.9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细分来看,筹措资金2.6亿元,支持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改善生产设施条件。
筹措资金4.5亿元,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带动县域内畜禽粪污还田;聚焦大豆、玉米等重要粮油作物,集成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打造规模化高产示范主体。
筹措资金2亿元,推进农业经营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农业技术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筹措资金4.8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需要提醒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但由于数量庞大,支持资金相对不足,效果还不够明显。
扶持粮食企业扩大融资渠道
支持粮食企业解决收购融资难题。省财政出资3亿元,设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为粮食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确保企业有钱收粮,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同时,撬动金融资本扶持粮食产业。省财政出资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省粮油深加工基金,首期基金规模5亿元。目前实现投资金额4.6亿元,支持面粉加工、食品加工、山茶油生产、饲料加工等11家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粮食加工转化。
加大粮食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近几年,省委、省政府为支持产业发展,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绿色食品业在内的支持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支持技术升级、设备改造引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等。
省财政2023年安排资金1.3亿元,以贴息和直接补助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加强基地建设、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营销宣传,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提高市场销售份额。
“稳粮担”已放款近13亿元
支持省农担公司开发“稳粮担”产品,对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持证小微种子企业获得的贷款给予贴息、免担保费的优惠政策,引导育良种、多种粮、种好粮。
2023年6月“稳粮担”政策实施以来,为全省粮食种植类经营主体放款2944笔、12.6亿元,对31家持证种子企业放款4851万元。
向5万多农户投放贷款超40亿元
引导中原银行开发“三农”特色信贷产品,加大对农业生产信贷投放。2023年以来,对农户大田作物规模化种植发放贷款2.2亿元;依托科技与普惠金融服务站,向5万多农户提供信贷支持,累计投放贷款超40亿元;创设“智能仓管”优粮优信等信贷产品,粮食收储贷款投放超80亿元。
去年筹资36亿元承保三大主粮
我省2021年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将小麦、水稻、玉米的保障水平分别提高到1000元/亩、960元/亩、950元/亩,在全国率先实现完全成本保险县域全覆盖。
同时,综合考虑承保机构历年赔付情况等,下调保险费率,调整后水稻费率4.4%,玉米费率4.6%,小麦分别按照4%、3.8%、3.6%实行区域差别费率,较调整前的物化成本保险费率下降约30%。
2023年,全省筹措资金36亿元,共承保小麦6965万亩、玉米5382万亩、水稻715万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占比超98%。
提高小麦托市价格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待相关政策出台后,省财政将配合省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记者 宋向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表评论